12月1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文章《譜寫新時代中國憲法實踐新篇章》。文章回顧了40年來我國憲法施行情況,總結了新時代十年我國憲法制度建設和憲法實施監督取得的重大成效以及新鮮經驗,并為新時代中國憲法實踐指明了路徑。我們要以紀念現行憲法公布施行40周年為契機,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強化憲法意識,讓憲法在人民心中“熱”起來。
良法善治,民之所向。1954年9月20日,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一致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即“五四憲法”。1982年12月4日,五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的我國現行憲法,是對“五四憲法”的繼承和發展。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全國人大先后5次對這部憲法的個別條款和部分內容作出了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修正,使憲法在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和權威性的基礎上,不斷與時俱進。5次修改將黨和人民在實踐中取得的重大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成果轉化為憲法規定,使憲法更好地體現人民意志,更好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我們愈發清晰地看到,憲法作為“人民之甲胄”,無時無刻不發揮著自身力量。不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維護憲法權威就是維護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權威;捍衛憲法尊嚴就是捍衛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嚴;保證憲法實施就是保證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實現。
憲法的生命在于實施,憲法的權威也在于實施。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高度重視全面依法治國,從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戰略高度來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厲行法治,把全面依法治國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來謀劃、來推進,推動我國憲法制度建設和憲法實施取得歷史性成就,維護了憲法法律權威和國家法治統一。從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完善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憲法監督制度,到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健全保證憲法全面實施的體制機制,我們黨對全面實施憲法的認識不斷深化。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首次提出并系統闡述了習近平法治思想,強調要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彰顯了憲法在治國理政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為黨和人民更好地實施憲法制度、加強憲法監督、維護憲法權威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憲法者,政府之構成法,人民之保證書也?!睉椃ㄊ菄业母敬蠓?,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是全面依法治國的總依據。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把憲法實施貫穿到治國理政各方面全過程,不斷提高黨依憲治國、依憲執政的能力。進入新時代,對我們黨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依法治國,必然是人人遵法守法、信法懂法。憲法的根基在于人民發自內心的擁護,憲法的偉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誠的信仰。這就需要我們每個人尊崇憲法、學習憲法、遵守憲法、維護憲法、運用憲法,通過開展憲法宣傳、弘揚憲法精神、推動憲法實施、維護憲法權威,讓全社會的憲法意識得到增強,在抽象的憲法條文與具體的現實權利義務之間建立起緊密聯系,讓莊嚴的憲法可知、可感、可用,成為全體人民的共同信仰,推動憲法實施成為全體人民的行動自覺。
列寧說,憲法,就是一張寫著人民權利的紙。我們要讓憲法真正在人民心中“熱”起來,在社會生活中“活”起來,就應該把每一天都成為憲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讓憲法精神更加深入人心。
陳寶泉